|
斜拉索是斜拉桥的主要承重构件之一,斜拉桥桥跨结构的重力和桥上活载绝大部分或全部通过斜拉索传递到塔柱上,斜拉索张力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斜拉桥主梁及塔柱的受力状况,还关系斜拉桥的使用寿命。为了分析斜拉桥结构的内力分布和调整其应力分布状况,保证斜拉桥的线型和减小其主梁梁体的应力,需要准确地测量斜拉索张力。因此,斜拉索张力测试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斜拉桥施工控制的顺利进行和斜拉桥建成投入使用后的安全运营。传统的检测技术及仪器(诸如压力表、应变仪、压力传感器、磁力环传感器等),由于其设备粗重、检测不便、且受施工过程的限制等原因,已无法完全满足近代施工检测的需要。从测得的固有频率估算索力的振动法因其简单、快速而在斜拉索张力的测量中常常被采用,特别是斜拉桥建成投入使用后的索力复测,振动法几乎成了惟一的选择。与其他方法相比,振动法检测斜拉索张力简便实用,所需仪器设备极易携带,检测结果可靠、精度高,实践证明该方法能满足近代工程检测的要求。 大坝安全监测 系统概述: 大坝安全监测的目的和意义众所周知,大坝安全监测有校核设计、改进施工和评价大坝安全状况的作用,且重在评价大坝安全。其浅层意义是为了人们准确掌握大坝性态;深层意义则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工程效益、节约工程投资。大坝安全监测不仅是为了被监测坝的安全评估,还要有利于其他大坝,也包括待建坝的安全评估。 大坝安全监测是通过仪器观测和巡视检查对水利水电工程主体结构、地基基础、两岸边坡、相关设施以及周围环境所作的测量及观察;监测既包括对建筑物固定测点按一定频次进行的仪器观测,也包括对建筑物外表及内部大范围对象的定期或不定期的直观检查和仪器探查。 监测项目: 由于大坝失事原因是多方面的,其表现形式和可能发生的部位因各坝具体条件而异。因此,在大坝安全监测系统的设计中,应根据坝型、坝体结构和地质条件等,选定观测项目,布设观测仪器,提出设计说明书和设计图纸。设计中考虑埋设或安装仪器的范围包括坝体、坝基及有关的各种主要水工建筑物和大坝附近的不稳定岸坡。不同坝型的主要观测项目如下。 ①土坝、土石混合坝:失事的主要原因常是渗透破坏和坝坡失稳,表现为坝体渗漏、坝基渗漏、塌坑、管涌、流土、滑坡等现象。主要观测项目有垂直和水平位移、裂缝、浸润线、渗流量、 土压力、 孔隙水压力等(见闸坝变形观测、渗流观测)。 ②混凝土坝、圬工坝:失事的主要原因是坝体、坝基内部应力和扬压力超出设计限度,表现为出现裂缝、坝体位移量过大和不均匀以及渗水等。主要观测项目有变形、应力、温度、渗流量、扬压力和伸缩缝等(见水工建筑物裂缝观测、混凝土建筑物温度观测)。 此外,对泄水建筑物应进行泄流观测和必要的水工建筑物观测。如大坝位于地震多发区和附近有不稳定岸坡,还应进行必要的抗震、滑坡、崩岸等观测项目(见水工建筑物抗震监测、滑坡崩岸观测)。 监测设备 监测项 监测设备 地下水位 孔隙水压计 地表位移 GNSS 内部位移 固定测斜仪 降雨量 雨量计 挡土墙压力 土压力计 混凝土压力 应变计 温湿度 温湿度传感器
地质灾害监测系统 系统概述: 我国地质和地理环境复杂,气候条件时空差异大,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危害大,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为实现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和可视化,为防灾减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质量、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我司充分利用当前物联网技术、智能传感技术、云计算技术、嵌入式技术、通信和多媒体信息技术,自主研发设备和应用软件系统为核心,面向省、市、县国土资源部门提供一套可靠、实用、专业的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系统解决方案。 系统架构: 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系统主要由自动化数据采集仪、现地通信设备、用户自建的监控中心配合基于物联网技术、云计算的监测与预警云服务平台、用户终端信息设备及应用软件等主要部分组成。 监测项目: 依据《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DZ/T0221-2006)的规定,各自要求的监测内容归纳如下: 滑坡、崩塌具体监测参数如下: * 滑坡地表裂缝、崩塌裂缝的变形监测 * 滑坡、崩塌体深部位移监测 * 崩塌体倾斜变形监测 * 降雨量监测 * 气温监测 * 土体湿度监测 * 地下水位监测 * 孔隙水压力监测 * 土压力监测 * 地声监测 * 视频监测 泥石流其常用的实用化监测参数如下: * 降雨量监测 * 孔隙水压力监测 * 土压力计监测 * 泥石流位移监测 * 地声监测 * 次声监测 * 视频监测 地面沉降主要监测参数如下: * 降雨量监测 * 地下水位监测 * 地表裂缝监测 * 地面沉降量监测
|